<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cite id="yyiou"><samp id="yyiou"></samp></cite>
  • <s id="yyiou"></s><bdo id="yyiou"><optgroup id="yyiou"></optgroup></bdo>
  • <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首頁 > 期刊 > 人文社會科學 > 哲學與人文科學 > 文史哲綜合 > 宗教與哲學 > 從靈魂觀到性命說——漢語語境下伊斯蘭思想的譯介及詮釋 【正文】

    從靈魂觀到性命說——漢語語境下伊斯蘭思想的譯介及詮釋

    楊桂萍 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
    • 伊斯蘭
    • 靈魂觀
    • 性命說
    • 譯介
    • 詮釋

    摘要:靈魂觀是伊斯蘭哲學和教義學及蘇菲主義探討的一個重要問題,它與宇宙觀、形而上學、認主學、末世論及復生思想關系密切。伊斯蘭哲學的逍遙學派、照明學派和靈智哲學都重視認識靈魂,法拉比、伊本·西那、安薩里、伊本·阿拉比、穆拉·薩德拉等穆斯林學者有專文闡述靈魂思想,對靈魂的定義、本質、分類、機能,對靈魂與肉體、靈魂與理智的關系,對靈魂的歸宿以及靈魂的完善等問題展開深入的探討。他們以《古蘭經》和圣訓相關思想為基礎,繼承亞里士多德和新柏拉圖主義的靈魂思想,結合當時的自然科學知識,建立了獨具特色的靈魂觀。在中國,王岱輿、馬注、伍遵契、劉智、舍蘊善、馬德新等穆斯林學者在譯介波斯文伊斯蘭教著作《米爾撒德》《默格索德》《阿什阿圖賴麥爾特》《拉瓦一哈》《甫蘇斯》(分別漢譯為《歸真要道譯解》《研真經》《昭元秘訣》《真境昭微》《漢譯道行究竟》)及阿拉伯文著作《巴達維古蘭經注》和《教義學大綱》的基礎上,或直接譯介靈魂觀,或以儒、釋、道的概念、范疇及思想闡釋靈魂觀,使之與中國哲學尤其與宋明理學的性命思想相契合,形成具有鮮明伊斯蘭特色的性命學說。本文從伊斯蘭視域下的靈魂觀、明清伊斯蘭教著作和譯作中的性命說等幾個方面分析伊斯蘭思想在漢語語境下的譯介與詮釋。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投稿咨詢 免費咨詢

    我們提供的服務

    服務流程: 確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在線咨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昌县| 资阳市| 红桥区| 望谟县| 衡东县| 西吉县| 响水县| 阆中市| 都兰县| 綦江县| 武冈市| 宜良县| 洛宁县| 霍邱县| 韩城市| 巴马| 璧山县| 微博| 明光市| 英超| 宝坻区| 弋阳县| 双牌县| 色达县| 敦煌市| 达日县| 玉龙| 灵台县| 西平县| 丰城市| 和田市| 岳阳市| 明水县| 儋州市| 共和县| 东阳市| 师宗县| 彭泽县| 双鸭山市| 理塘县| 南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