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人文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II > 教育綜合 > 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新”新經濟地理學:繼承與創新 【正文】
摘要:主流經濟學由于缺乏合適的技術工具而長期缺失空間維度,D-S模型的出現和新貿易理論的創立為新經濟地理學的產生奠定了技術基礎;新經濟地理學只關注宏觀異質性而缺乏微觀基礎,“新”新貿易理論則為“新”新經濟地理學的產生提供了微觀理論基礎.基于微觀異質性,“新”新經濟地理學推動了新經濟地理學理論體系的完善和發展,其理論模型主要基于三大分析框架,即D-S壟斷競爭分析框架、OTT分析框架和BEKJ分析框架.中國學者應積極借鑒“新”新經濟地理學的最新研究視角和方法,并結合中國經濟實際,從簡單的應用、模仿轉向創新、突破,深入研究中國經濟活動空間格局形成的內在機制和優化路徑.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