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基礎科學 > 資源科學 > 自然資源學報 > 大都市郊野鄉村多功能評價及其空間布局--以上海89個郊野鎮為例 【正文】
摘要:客觀評價大都市郊野鄉村多功能及空間布局特征,是分類制訂精細化鄉村振興策略的關鍵之一。通過構建大都市郊野鄉村"生態環境-休閑文化-農業生產-經濟發展-生活保障"多功能評價方法,使用多源空間數據、統計數據及調查數據,評價上海郊野89個鎮的多功能值,提出鎮域多功能發展類型及空間布局特征。結果表明:(1)上海市89個鎮多功能發展存在顯著差異。各項功能按照均值排序為生態環境(0.7674)>經濟發展(0.6054)>農業生產(0.5882)>生活保障(0.5238)>休閑文化(0.2525);(2)生態環境高值區域主要分布在崇明島、青浦西部和奉賢南部,農業生產高值區主要位于浦東南部、奉賢及金山、崇明南部和青浦,經濟發展高值區主要位于中心城周邊和新城周邊區域的28個鎮,生活保障低值區主要位于緊鄰中心城與最偏遠區域兩類共29個鎮,休閑文化高值區主要位于與中心城距離最偏遠的松江、青浦、金山;(3)郊野鎮多功能發展可劃分為高均衡型、低均衡型和非均衡-混合發展型、非均衡-傳統維持型和非均衡-城市化型共五種模式,僅浦江鎮等10個鎮為多功能高均衡發展模式,占11.24%。論文建立的評價方法及研究結論可為探索精細化都市郊野鄉村振興政策提供理論依據。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