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韓國歷史研究雜志》是中國學術界專注于朝鮮半島歷史研究的重要學術期刊,致力于推動朝鮮和韓國歷史、文化、政治及社會領域的學術交流與研究。該雜志的創辦背景與中國學界對東亞區域研究的深化以及中朝韓三國歷史聯系的學術需求密切相關。
隨著東亞地區國際關系的日益緊密,朝鮮半島作為東北亞的重要地緣政治區域,其歷史研究對于理解區域動態具有重要意義。中國與朝鮮半島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從古代的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時期到近現代的朝鮮王朝及分裂后的朝鮮與韓國,雙方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互動頻繁。因此,中國學術界對朝鮮半島歷史的研究具有天然的優勢和深厚的興趣。
該雜志堅持嚴謹的學術標準,鼓勵跨學科研究方法,推動歷史學、國際關系學、文化研究等領域的融合。其刊載的論文不僅為中國學者提供了研究朝鮮半島歷史的重要參考,也為國際學界了解中國視角的半島研究提供了窗口。同時,雜志還注重史料挖掘與理論創新,促進了國內外學術對話。
理論聚焦、學術專論、青年論壇
①作者簡介,內容包括: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籍貫(具體到市縣一級)、工作單位、職稱、學位、簡歷及研究方向(任選)。
②論文題目和各級標題應簡潔、準確,20個字以內為宜;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略詞及代號;不用“試論”“淺談”等表謙詞語;論文英文題目須與中文題目含義一致。
③正文:一般應包括資料與方法、結果、討論三個部分,層次系統為1~3層,如:“1”,“1.1”,“1.1.1”,各級標序均左頂格,第2層后空1字距排標題。
④圖要有圖序號,表要有表序號,單篇文章分別從圖1或者表1開始計算。圖中和表內的表述以及數據要與正文中內容一致。由于紙質集刊通常黑白印刷,因而圖和表中的顏色不宜過于豐富。
⑤以“參考文獻”(左頂格)作為標志,不分文獻類別不加編號,順序排列。中文參考文獻在前,按拼音順序排列;英文參考文獻在后,按字母順序排列。
⑥來稿應遵守學術規范,保證原創性、科學性;無涉違法違紀現象;作者署名須無爭議。本刊不接受在其他報刊雜志、專著、論文集等公開出版物上已發表過的文章。
⑦論文可以寫200字以內的中文摘要和3~5個關鍵詞,若論文受到省、部級以上基金項目支持,請注明基金名稱和項目編號。
⑧對省部級及省部級以上基金項目資助的論文(投稿時提交基金項目批文掃描件并在文內注明)開辟“快速通道”。
⑨行文中的注釋一律使用腳注,每頁連續編號,腳注符號用①②……,其位置在標點符號前(引號除外)文字的右上角。注釋應是對正文的附加解釋或者補充說明,僅是參考或引用的文獻等內容一般不作為注釋出現。腳注請用宋體小5號。
⑩刊物僅接受原創性稿件,來稿文責自負,恕不退稿,稿件寄出3個月后未收到用稿通知可自行處理。
一對一咨詢服務、簡單快捷、省時省力
了解更多 >直郵到家、實時跟蹤、更安全更省心
了解更多 >去除中間環節享受低價,物流進度實時通知
了解更多 >正版雜志,匹配度高、性價比高、成功率高
了解更多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豐臺區蓮花池西里7號,郵編:10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