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cite id="yyiou"><samp id="yyiou"></samp></cite>
  • <s id="yyiou"></s><bdo id="yyiou"><optgroup id="yyiou"></optgroup></bdo>
  • <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農業科技 > 農藝學 >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 > 玉米抗南方銹病基因的QTL定位 【正文】

    玉米抗南方銹病基因的QTL定位

    陳文娟; 路璐; 李萬昌; 張小杰; 孫素麗; 朱振東; 王曉鳴; 段燦星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國家農作物基因資源與基因改良重大科學工程; 北京100081; 河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新鄉453007
    • 玉米
    • 南方銹病
    • 抗性
    • ssr標記
    • qtl定位

    摘要:為發掘新的抗南方銹病基因資源,本研究以感病自交系黃早四為母本、抗病自交系W456為父本,構建F2群體并開展抗病基因定位研究。采用人工接種鑒定的方法對兩個親本、F1、F2群體及對照材料進行表型鑒定和遺傳分析。利用均勻覆蓋10條染色體的200個SSR標記,分析240個F2單株的基因型并構建含有200個SSR位點的遺傳連鎖圖,連鎖圖總長度3331 cM,標記間平均距離16.6 cM。使用QTL IciMapping V4.1軟件中的完備區間作圖法對抗病QTL進行分析,共檢測到6個控制南方銹病的QTL:qSCR3、qSCR7、qSCR8-1、qSCR8-2、qSCR9和qSCR10,鄰近標記分別為umc2105和umc1729、umc1066和bnlg2271、umc1904和umc1984、umc1984和bnlg1651、umc1957和bnlg1401、umc2034和umc1291,分別位于3、7、8、9和10號染色體上,其中8號染色體上有兩個位點,標記區間長度在5~19 cM之間。單個QTL的表型貢獻率在2.61%~24.19%之間,可以解釋表型總變異的62.3%,其中3個QTL貢獻率大于10%,位于10號染色體上的qSCR10貢獻率最大,可解釋表型變異的24.19%。通過對目標區間標記加密,將該位點的定位區間進一步縮小到2.51 cM內,與兩側標記的距離分別是2.15 cM和0.36 cM。初步定位得到10號染色體上存在抗南方銹病的主效QTL,可為抗病品種的培育提供參考。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投稿咨詢 免費咨詢 雜志訂閱

    我們提供的服務

    服務流程: 確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在線咨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格县| 清原| 娄烦县| 永修县| 教育| 大名县| 北京市| 京山县| 乐陵市| 晋宁县| 新乡县| 偃师市| 商洛市| 平谷区| 六枝特区| 安阳市| 历史| 湖州市| 绥化市| 老河口市| 浮山县| 永和县| 吉水县| 弥勒县| 剑川县| 富平县| 招远市| 田阳县| 延寿县| 昆山市| 双峰县| 左云县| 芒康县| 屯留县| 甘泉县| 东山县| 宜都市| 榆社县| 合水县| 蒲城县| 内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