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工程科技I > 環境科學與資源利用 > 資源環境與工程 > 五河地區朱頂--石門山斷裂帶構造地球化學研究 【正文】
摘要:運用構造地球化學方法對五河地區朱頂—石門山韌性剪切帶及兩盤巖石進行主微量元素研究,結果表明:自斷裂帶兩側圍巖向內帶SiO2、TiO2含量漸次遞增,Al2O3、Fe2O3、MgO、K2O含量漸次遞減,CaO、Na2O、灼失量呈現雙峰折線狀,表明主量元素受控于該剪切帶的構造作用;微量元素中Au與Cu、Pb、Mo、Ag、Zn則呈良好的變化關系,相關系數分別為0.99、0.97、0.96、0.96、0.81,可作為該區良好的找金標志。根據斷裂帶微量元素的聚類分析,表明Au、Ag、Pb、Zn、Cu、Bi為同一元素組合,暗示了金礦與銅礦、方鉛礦、閃鋅礦、銀礦為伴生礦物。而Au與Pb、Mo元素的相關性研究表明,該區金礦屬于中—高溫熱液成礦,充分證實斷裂構造不僅對斷裂帶各類巖石元素有明顯的控制作用,而且制約金礦的形成。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