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2 15:05: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層流手術室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手術室 層流 使用 維護
引 言
層流手術室是采用空氣潔凈技術對微生物污染采取程度不同的控制,以達到控制空間環境中空氣潔凈度適于各類手術要求;并提供適宜的溫、濕度,創造一個清新、潔凈、舒適、細菌數低的手術環境,使病人在手術時組織盡可能少受污染,降低感染率,尤其是器官移植、心臟、顱腦和骨科手術等,保證病人術后能更好地恢復。以前只有大型醫院可以擁有層流手術室,現在,隨著經濟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縣級醫院擁有一個 層流潔凈的手術室已成為現實。怎樣才能正確使用層流潔凈手術室,使其正常運行、發揮最大的作用并盡可能延長壽命成為一個新的問題。我院于2009 年1 月正式使用層流潔凈手術室,三年來我們積累了一些經驗和體會,現報告如下:
1.層流手術室的要求
1.1 凈化設計要求
手術室空氣凈化系統在手術室墻面四角、凈化機組、天花板、走廊、新風機、排風機都設有不同級別的過濾器,并對其進行定期清潔、維修和更換,嚴格保證室內空氣的無菌;另外,還對室內的清潔工作有特殊的要求,室內墻角全部為弧形結構設計,找不到任何一個90°的墻角,使細菌無處藏身。
1.2 正壓通氣
層流手術室不僅要求高度潔凈的空氣(經高效過濾器凈化),而且要求能控制氣流的流通方向(即采用層流超凈裝置),手術室內形成正壓環境,使氣流從潔凈度高的手術區域流向潔凈度低的區域,以均勻的流速向同一方向輸送,并帶走和排出氣流中的塵埃顆粒和細菌。
1.3 雙通道單流向
醫院在層流手術室設立進、出雙通道,需消毒的物品經過“輸出”通道直接從手術室轉移到消毒室,消毒后經過“輸入”通道轉移到手術室,這樣避免了消毒物品在轉移的過程中二次污染;工作人員通道和手術病人通道嚴格區分。
2.層流手術室的使用
2.1 人員管理
嚴格著裝,進入手術室人員務必按規定穿高壓滅菌的手術衣,戴一次性無菌口罩、帽子,離開時衣褲、鞋、帽、口罩放在指定位置,患者均穿清潔的病員服,用交換車接送,戴隔離帽;嚴格控制人員出入,一臺手術參觀人員不超三人,也不得隨意走動。
2.2 空氣凈化系統的使用
每日早晨由夜班護士提前1h 開啟手術間空調系統,并將溫度按需調至22℃~ 25℃,濕度控制在40% ~ 60%。每日手術結束后,有清潔工用標志明確、分區使用的衛生潔具將手術間打掃干凈,關閉電動門,經1h 層流后關閉空調系統。急診手術間不關閉空調系統。
連臺手術在前一臺手術完成后立即進行室內濕式清潔,并關閉30m i n 后進行下一臺手術。
2.3 使用注意的事項
手術床應放于手術間凈化區域的中心,并可根據手術的位置前后移動;手術中保持電動門處于關閉狀態,盡量減少開關次數,嚴禁開門手術,術中人員減少出入;手術完畢后,污染敷料和器械由洗手護士從傳遞窗向外走廊傳送,迅速關閉傳遞窗內門,取出物品后立即關閉傳遞窗外門。外走廊有清潔工及時處理,污染物扎緊袋子后運送指定處存放。
3.層流潔凈手術室的維護
3.1 專人維護,定期監測
整個空調系統應有專人負責,定期檢查、維修、保養,對過濾網及時清洗。每個月對手術室空氣、手術室人員的手及手術室無菌物品表面采樣進行細菌培養,檢查凈化效果,發現不合格及時找出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
3.2 回風口及地面的清潔維護
每日早晨用濕布抹擦所有物體表面及回風口,每周徹底清洗回風口、天花板的回風紗窗。地面每日用專用的清潔劑拖擦,再用清水拖凈,如有血跡及其它污染物污染時,應及時用消毒劑擦洗。搬運重物時應在地面上墊其它物品,以免在地面上劃痕。
3.3 中央控制面板和電動門的維護 中央控制面板包括時鐘、計時鐘、溫濕度控制器、照明、空調機組、對講系統等。護士操作時要掌握要領,正確操作,輕輕觸摸開關即可,毋須用力敲打; 電動門開關方式包括電動、感應、手動三種,電動開關只需用手或肘部輕輕按壓即可,切忌重壓或長時間按壓。使用感應時只需膝部或腳接近感應窗口,門便自動開啟。如果出現故障時需關閉電源,利用手動開關,切記避免強拉硬拽。
4.討論
層流手術室在大型醫院已經使用多年而在縣級醫院還是新生事物,它與上級醫院的層流手術室有共同之處,但因經濟條件的限制,也有基層醫院的獨特特點,其一,縣級醫院面向廣大的農村患者,由于條件限制很少洗澡,或從勞動中來帶有比城市患者更多的灰塵;其二,基層醫院急癥手術多于常規手術,急癥患者多突然發病或受傷,往往來不及洗澡更衣,或病情急重不能洗澡,尤其一些車禍病人,帶有很多血跡和泥土,這些泥土和灰塵更易污染潔凈的層流手術室,給我們的工作帶來更多不便。因此常規手術患者盡量在病房擦洗更衣,用交換車接送病人,急癥患者,如車禍大出血需緊急搶救的患者,應在緩沖區以外的走廊剪掉所有衣物,換交換車進入手術間,手術后徹底清掃。在消毒鋪無菌巾時盡可 能少抖動無菌巾,紗布盡量濕后展開,以減少纖塵飛落,堵塞過濾網。進入手術室的人員不宜過多、不能隨意走動。總之, 手術室是所有參加手術人員共同工作的場所,所有醫務人員應加強學習,不斷規范層流潔凈手術室的使用與管理,嚴格遵守各項工作制度,才能使各項手術順利完成。
我院層流手術室有百級手術間四個、千級手術間四個,運行、使用三年多來,設備狀況良好,效果確且,做各種手術萬余例未發生一例切口感染,而且減少了無菌手術患者抗菌素的使用量,為我縣廣大患者的康復做出了重大貢獻。
參考文獻
影響層流手術室感染控制的因素有很多,很多醫院結合自身管理經驗,形成了包括無菌管理、清潔管理、運行管理、安全管理等等一整套系統完整的管理經驗。我們認為,管理的最主要因素首先是人,任何規章制度和運行機制最終都落實到個體人的身上。我們將進出手術室的個體按照不同身份分為:護士長、外科醫生、手術室護士、麻醉師、手術室工勤人員、患者、設備維護人員等7個專業團體,按照各團體不同的特點實行個性化管理[4-6]。
1 手術室護士長
護士長是手術室整套層流管理體制的核心,負責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執行,負責其余6個團體的協調,要求具備管理能力、協調能力,需要不斷學習管理知識,在整個體系中,我們實行的是“人性化管理、責任化考核、合理化分工”的制度。制定嚴格工作流程,包括巡回護士工作流程、洗手護士工作流程、值班護士工作流程、連臺手術工作流程、感染手術處理流程、保結員工作流程等,使大家工作起來有章可循、有序可查,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保證了工作質量。
2 外科醫生
嚴格控制外科醫生的進出,以“手術通知單”的名單為準,手術人員經核對后方可進入手術室。示范教學及手術參觀要求醫生在手術通知單上注明,并在手術前1d通知手術室護士長,參觀一臺手術的人數嚴格控制在3人以內,不能跨科參觀,不能竄臺,并離臺l m。感染手術不得參觀。手術進行中,手術醫生不得隨意走動。嚴禁在室內折疊布類敷料,在擺放、翻身、脫衣時保持動作輕柔,防止細菌和粉塵飄散。
3 嚴格服裝管理
外科醫生必須按規定穿戴手術室所備的衣、褲、帽、鞋、口罩等,符合穿戴要求,頭發、胡須不得外露,不能帶各種首飾,不能留長指甲,涂指甲油[7]。
1.4手術室護士 根據手術層流級別定專科常規手術房間,各手術間均制定出物品放置標準,??剖中g間內物品相對固定[8]。術前巡回護士應將手術物品準備充分,減少術中工作人員開門及進出次數[9-11]。增加護士編制,避免一人巡視幾臺手術的現象。
各項術前準備工作應在打開無菌包之前進行,注意無菌包不能在回風口處打開。手術床放置在層流天花網對應處,以達到最佳空氣凈化效果。手術過程中保持室內門關閉,嚴禁打開污物通道門[12]。手術完畢后,立即將器械、敷料、手術污物等拿出手術室,經污物出口拿入污染區處理。所有清潔工作應在凈化空調系統運行中進行,清潔工作完成后,繼續保持凈化空調系統運行,運行時間不低于房間自凈時間,千級自凈時間為15min,萬級自凈時間為20min。
4 麻醉師
因工作性質所限,麻醉師需隨時外出手術室赴急診、ICU等科室參與急診插管等搶救,擁有更多外出的機會,無形中增加了管理的難度。對麻醉師實行更嚴格的服裝管理制度,除須按規定穿戴手術室所備的衣、褲、帽、鞋、口罩等要求外,外出還必須穿外出服、鞋等,若搶救過程中,衣服、鞋等污染必須隨時更換。
5 手術室工勤人員
手術室大量的清潔工作由工勤人員承擔,他們大多文化程度低、未接受規范衛生知識教育、流動性大[13],故而他們是醫院感染的高危人群,是手術室感染控制的關鍵點,因此上崗前必須進行有效培訓并合理管理,明確層流手術室清潔區、潔凈區、污物區的劃分,熟練掌握出入手術室各區的更衣規則及工作流程。
工勤人員按規范完成各項清洗工作。每日清晨術前1h用清潔濕軟布擦拭手術室無影燈、用酸性氧化點位水進行手術間物體表面及地面清潔。術后應立即清除污物、敷料。特殊感染手術,按要求對手術間進行特殊消毒處理。
保潔工具規范:不同區域、清掃用具不得混用。拖把及其放置地有不同顏色的明確標設,使工勤員易于分辨。使用過的清掃工具要浸泡消毒并以干凈和干燥為原則。
嚴格使用內外交換車,手術結束后更換車上所有物品并用消毒液進行擦拭。定期反復的對感控知識強化培訓以防交叉感染,讓工勤員有勤洗手的意識,按六部洗手法進行規范培訓,有效防止交叉感染,確保手術患者的安全。
設備維護人員與醫院技工間協調,配備專門的專業化工程技術人員,每天負責檢查層流控制板顯示的數據,并定期對凈化設備進行維修、保養、以保證層流凈化系統穩定運行,保障手術室內的空氣潔凈效果若在檢查過程中發現問題應第一時間處理。
凈化機組的初效、中效、高效過濾器要定期清洗或更換。初效過濾器每2w或1個月清洗1次,中效過濾器每3個月清洗1次或每6個月更換1次,高效過濾器一般每2年更換1次。
6 患者
做好術前訪視,有條件的患者應在術前1d清潔沐浴,減少病原帶入?;颊邞刹T通道進入手術室。手術患者穿干凈患者服,由室內外交換車接送,戴隔離帽。
我們認識到層流手術室的效能能否充分發揮,不僅取決于設備的質量,更取決于運行使用的管理,這其中決定管理質量的關鍵在于人。我們在層流管理中,將護士長、護士、工勤人員、麻醉師、外科醫生、設備維護人員,甚至患者,不同程度的納入到層流手術室感染控制的管理中來,實現了以人為中心,落實責任到人,最大限度地控制各種危險因素,對減少感染,充分發揮層流手術室的功能優勢、提高手術治療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高茂慧.層流潔凈手術室的使用與管理[J].中國保健營養,2012,4(4):19.
[2]劉蕓.層流手術室的質量控制[J].全科護理.2013;11(1):66-67.
[3]歐陽紅衛.層流手術室的管理維護[J].醫學信息.2010;23(4):283.
2012;9(41):16-17.
[4]蘇秀霞,劉淑梅,李芳芳,等.層流手術室的安全使用管理[J].臨床合理用藥,2012,5(6B):58.
[5]賀大菊.層流手術室的感染風險與應對措施[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8,11:60-61.
[6]譚淑芳,林巖.層流手術室管理的幾點做法[J].護士進修雜志,2004,19(1):81.
[7]劉淑霞.層流凈化手術室的管理[J].吉林醫學.2010;31(14):2118-2119.
[8]翟慧.影響層流手術室空氣潔凈度的相關因素及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24):2295-2296.
[9]周冬慈.層流手術間開關門次數與空氣含菌量的關系[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2):145-146.
[10]余小紅.層流手術室的使用及管理[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16(1):144.
[11]王麗波,原英姿,周麗娟.對層流手術室保潔員的管理體會[J].護理管理,2008,14(6):798-799.
關鍵詞 層流手術室 準分子激光 環境管理
我院于2002年引進美國博士倫Technolas-217型準分子激光手術系統,根據設備對環境的要求,我們安裝了千級空氣凈化系統和恒溫恒濕空氣調節系統。作為我院第一個層流凈化手術室,層流凈化給我們帶來了新的起點,對使用及護理管理者來說,如何對層流手術室進行管理和維護,是一個新課題。為了保證手術室內有良好的工作環境及如何減少室內空氣污染,必須要有嚴格的管理制度,注意每個環節,加強管理,確保手術室空氣的凈化質量。幾年來經過嚴格系統管理和探索,使激光系統性能保持正常發揮?,F將有關體會總結如下。
手術室環境布局和管理
手術室雖然設計了非常先進的空氣凈化系統,但是我們不能忽視手術中全方位的管理,真正有效地保證手術質量。手術床放置在手術間凈化區域的中心,保證手術區域和器械全處于凈化區內,手術操作均在層流天花網對應處進行。設備儀器必須保證無塵,室內布局合理,室內保持相對密閉狀態,物品放置固定位置,靠近手術區,減少手術中移動。手術室內無菌物品用不產塵包布,全部經高溫消毒。
手術室的工作流程管理:手術時要嚴格按照功能流程,潔污流線進行操作。醫護人員從工作人員通道進入,必須先換鞋再進入清潔區更衣戴好口罩帽子進入緩沖區,洗手穿手術衣入手術區域。病人換鞋再進入清潔區更衣戴帽子入手術準備間洗眼、點麻藥入手術間手術。
手術室使用的規范管理
潔凈手術室的使用應設立嚴格的管理制度,包括室內的溫度、濕度、照明、空調機運行狀況、音樂等。
層流手術室的人員控制:影響手術室空氣中細菌密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在潔凈手術室最大的污染源是醫護人員,手術人員的活動是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減少空氣污染的關鍵措施之一是控制手術室內人員數量和活動,我們嚴格控制手術間最多人數不能超過5人(包括病人),不允許在手術間內參觀手術,減少不必要的活動和人員流動。
手術日的管理:手術前一晚開啟凈化系統和恒溫恒濕空氣調節系統,保持恒溫恒濕,溫度控制在18~22℃,濕度控制在45%~50%。術前1天備齊手術物品,提前放入手術室進行預凈化。室內物體表面及入室人員體表潔凈度、清潔消毒是否徹底等均為增加塵埃和細菌的主要因素,要求病人術前一晚沐浴、洗頭,嚴禁使用發膠、香水及化妝品。近視手術通常是連臺手術,護理人員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密切配合手術,各項操作穩、準、輕。避免使用揮發性強的酒精消毒,用005%碘伏行皮膚消毒。工作人員和病人均不允許攜帶手機進入手術室,術中激光發射時,嚴禁開門進出,因突然的反向氣流可改變室內的溫度和濕度,并增加塵埃,從而影響激光能量。手術完畢馬上清理器械、污物,從規定通道送出手術室外清洗,晾干后消毒備用。
層流手術室的日常維護管理
手術室日常的管理:每天用稀釋的洗潔精拖凈地板,擦洗墻面、通風道、回風口及其他物品表面,每周用含氯消毒水拖凈地板、擦洗墻面、通風道、回風口及其他物品表面(有效氯濃度500mg/L)。初級過濾網每月更換,中級過濾網每季更換,高級過濾網每半年請專業人員對送風量、噪音、室內正壓檢測1次,定期對凈化系統的設備設施進行維修保養,根據手術量及人流情況1~2年更換1次。
定期監測:每月對手術室空氣、手術人員的手、物體表面進行1次細菌培養。以保證達到規定的空氣中細菌總數≤10cfu/m3的環境要求;物體表面細菌總數達到≤5cfu/cm2。
討 論
準分子激光層流手術室環境潔凈度、溫度和濕度是準分子激光系統良好工作狀況的重要保障,空氣細菌檢測也是衡量凈化裝置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是潔凈手術室管理的關鍵,為了適應新型現代層流手術室的管理,我們制定了相應的規章制度及工作流程。如手術室無菌管理制度,消毒隔離制度,層流手術間管理制度、參觀制度、清潔衛生制度,護士工作流程、保潔員工作流程等。通過采取以上的各項措施使準分子激光層流手術室的環境達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于2002年11月制定的《消毒技術規范》要求。因此加強對進入手術間人員的控制和在室內的行為規范的嚴格管理,營造良好的手術環境,盡量減少空氣污染,對保證手術質量具有積極意義。
準分子激光手術室工作人員不但要有高度的責任心,而且要有科學的管理方法和嚴格落實環境監測的質控措施,保證準分子激光手術設備能在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中運行,這樣才能降低激光系統等能量衰減,保證手術的順利完成。幾年來,由于制度規范落實、措施到位、全員參與、自覺執行,使我們準分子激光中心的所有手術過程中未因環境的原因造成機器停機或引發術后感染病例的發生。為近視患者術后達到良好視力提供了更有效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2002年版).衛生部衛生法制與監督司編印,2002,11.
手術室是醫院的重要部門,是評價現代化醫院的重要標志。隨著各種新手術的開展,層流手術室更是發揮著其重要作用,而層流手術室護士面臨的職業危害越來越多。如何充分做好層流手術室護士職業防護,最大限度地保障手術室護士的身心健康?,F對層流手術室護士各種潛在的職業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防護措施。
1 手術室常見的職業危險因素
1.1感染因素 我國是乙肝、丙肝感染高發區,手術室護士直接接觸病人開放的傷口、血液和體液。由于銳器損傷、污血濺到皮膚和眼睛,很容易被乙肝、丙肝和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一次性感染。0.004 mL污染HBV的血液足以使受傷者感染,HIV污染的銳器刺傷后感染率為0.3%,HCV污染的銳器刺傷后感染機率為1.8%。
1.2護士的工作姿勢、站立時間 專家已證實護士的工作姿勢與能量消耗有一定關系,與疲勞也有一定關系。手術室的護士經常需快步行走,搬運器械包和敷料包,處理各種器械和重物。洗手護士需長時間站立,有時連續站立6.5小時/天或更長,巡回護士均用240步/分鐘的急速行走工作,累計時間4小時/天或以上。護士由于負重引起脊柱損傷,腰骶部疼痛的發生率為8.4 %,護士因站立時間過長導致下肢靜脈曲張的發生明顯高于其他人群。
1.3麻醉氣體的不良影響 手術室護士每日工作的環境中存在低濃度揮發性化學消毒劑和殘余吸入,某些吸入物如氨氟醚、笑氣及乙醚等,吸入人體后經一定的時間才能排出,長期暴露于微量麻醉廢氣污染的環境中,有引起流產、胎兒畸形和生育能力降低的可能。
1.4噪聲的危害 手術室的噪音包括電鉆、電刀、負壓吸引器、麻醉機、血壓檢測系統等。長時間在噪音環境中工作,可出現頭痛、失眠、聽力下降、血壓升高等癥狀,還可使人煩躁、精力分散,工作容易出現差錯。
1.5消毒滅菌劑的影響 手術室常用的消毒滅菌劑有甲醛、過氧乙酸、戊二醛、含氯消毒液,不加防護的長期接觸可導致氣促、頭痛、接觸性皮炎、鼻炎、關節病、哮喘、記憶力障礙、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生殖系統疾病。
1.6 X射線的影響 隨著骨科新手術的開展,手術中使用C-臂機越來越多。少量多次接觸X射線會導致護理人員機體損傷(白細胞減少、不良生育、放射病等)。
1.7生理、心理因素 手術室工作緊張,思想高度集中,加班加點是常事,遇有重、急癥及復雜手術、搶救等更加明顯,尤其是夜班護士,要獨立完成繁重的工作,造成護士心情焦慮、精神緊張。
2 手術室護士的自身防護
2.1感染因素的防護 熟練掌握銳利器械的操作技術,傳遞手術刀、剪時,不能直接用手,要用彎盤傳遞。正確選擇掰安瓿的方法,使用硬質銳器收集盒,銳器盒的使用可使針刺傷的發生率降低50 %。手術室護士應主動接受關于乙肝、丙肝、HIV的知識,同時要了解和掌握手術病人的病情,對已確診攜帶感染因素的患者應加強防護。對急診或未確診病人一律按陽性對待,接觸有感染血液或體液時均應有個人保護裝置。如污血不慎濺落到眼睛里或皮膚上應立即沖洗。另外洗手和戴手套是最有效的防護措施。
2.2合理安排工作時間 注意合理安排和適當調整洗手和巡回工作的次數,既要保證工作的連續性,又要注意緩解護士因工作姿勢帶來的身心疲勞,注意節約體力和能量,減少無效勞動。打破護士工作的班次,實行彈性工作制,根據次日手術情況,合理調整,靈活安排人員。既保證手術的安全配合,也為安排工作提供更寬松、更有利的條件。
2.3污染氣體的處理 改善手術室通風設備,保證通風良好,將每個麻醉機的廢氣連接管通至室外,防止麻醉氣體在手術室內蓄積。裝有抽吸裝置,定期抽吸。術前提醒麻醉師檢查麻醉機的密閉性,減少藥液散發在空氣中。
2.4噪音的防護 在工作中盡量減少噪音,操作迅速、輕柔,陳舊落后產生噪聲大的設備盡量淘汰,引進儀器時要考慮到環保因素。手術過程中不許談論與手術無關的事,做好病人的心理護理,為醫務人員和病人共同創造一個整潔、清新、安靜的手術環境。
2.5消毒劑使用管理 從戊二醛消毒液取出浸泡的器械后立即將蓋子蓋好,并用無菌生理鹽水沖凈,有條件時用H2O2等離子體滅菌器或者用環氧乙烷滅菌。接觸含氯消毒液及甲醛時,必須戴上防護手套,注意勿潑翻。
2.6 X射線的管理 術中需要行X線透視及使用C型臂進行X線攝片的手術,安排在固定的手術間,上臺前必須穿好鉛衣,情況允許下可暫時回避,盡量避免身體照射,合理安排人員,避免短期內接受大劑量X線照射。孕期護士避免接觸X線。
2.7調整護士的工作強度 由兩名夜班護士承擔的繁重的手術準備,工作分攤給當日白班的6名護士,大大降低了夜班護士的集中工作強度。針對以往器械護士準備次日手術,費時、費力、壓力大的情況,醫生有時還不甚滿意,制定一套器械準備常規卡,使護士準備次日手術器械心中有數,減少盲目性和隨意性,減輕了護士在時間和精神上的壓力。
【關鍵詞】 干保存持物鉗;垂直層流潔凈手術室;兩種位置
持物鉗是醫療護理操作中很重要夾取無菌物品的傳遞工具,臨床上有干濕兩種保存法,濕式保存法由于各種缺點,如:化學消毒液對人體造成危害及其成本消耗較大,已逐漸式保存法所代替。但干保存法也有其缺點,主要是保存時間短,按規定4~8 h更換1次[1],這就加大了工作量,如洗涮、包裝、高壓、消毒。為此,我們在層流潔凈手術室應用無菌持物鉗時,分別放置在吊塔上和靠墻壁的操作車上,使用相同的時間后,對持物鉗進行采樣試驗,探討持物鉗保存在不同位置的無菌合格率情況,以選擇在潔凈手術室最好的保存位置,縮短更換時間。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材料
把包有持物鉗的盛裝器經高壓滅菌后打開使用,從第一時間打開后做無菌培養,合格率均為100%,證明高壓滅菌的持物鉗消毒效果可靠[2],對本實驗無影響。實驗的環境在垂直層流潔凈手術室,我院的手術室建設的格局是頂層天花板送經過過濾的潔凈風,墻壁下方有回收污染過的風口,每個手術間都裝有2~3個吊塔。一個在靠近手術臺的頭部,用于放麻醉給藥時的微量甭,檢測儀等。一個在靠近手術臺的尾部,放高頻電極,除顫儀等。一個在靠近手術臺的腰部,用于安放胸腹腔鏡的儀器。我院100級手術間空氣培養菌落個數是≤1個/ф90 mm,1 000級是≤2個/ф90 mm,10 000級是≤5個/ф90 mm,符合潔凈手術室的要求[3]。WwW.133229.CoM此實驗把靠近墻壁操作車上的持物鉗作為對照組,靠近手術臺吊塔上的作為試驗組。
1.2 標本采樣
把持物鉗作上標記,即a1、b1,a2、b2,a3、b3,分別把它們放在不同級別的手術間,并且一個放在靠近床尾的吊塔的頂層,一個放在靠近墻壁的操作車上,使用4 h、5 h、6 h、7 h、8 h對各個持物鉗進行無菌實驗。實驗操作按照《消毒技術規范》要求實施[4]。
1.3 統計學分析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表1顯示100級吊塔上持物鉗能保持8 h無菌,表2顯示1 000級吊塔上能保持6 h,表3顯示能保存5 h,而相對應級別的手術間操作車上放置的持物鉗能保持無菌時間都較短。并且放置在吊塔上持物鉗無菌合格率高于放置在操作車上的,經統計學分析,都有意義,說明持物鉗在吊塔上放置優于在靠近墻壁的操作車上放置。表1 a1、b1持物鉗在100級手術使用相同時間后無菌合格率情況表2 a2、b2持物鉗在1000級手術使用相同時間后無菌合格率情況表3 a3、b3持物鉗在10000級手術使用相同時間后無菌合格率情況
3 討論
干式持物鉗的使用若想長時間的保持無菌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如無菌操作執行的嚴謹情況,使用次數的多少等,尤其對周圍環境的潔凈程度的影響更大。過去手術室都采用普通的通風空調系統對空氣進行凈化,這種系統對空氣凈化的程度有限,也因其內部結構易成為致病菌的滋生源和污染源,因而逐漸被層流凈化空調系統所代替,它是目前空氣凈化最理想,最高效的方法。現在醫院多數采用局部凈化層流型,層流型又分為垂直型和水平型,我們醫院手術室是局部凈化垂直層流型,它的優點是造價較低,凈化效果較好。垂直層流型由于氣流垂直于地面下降,塵粒難以聚集,所以細菌也難以聚集。垂直層流的表面菌落污染為水平型的1/25左右,當一定風速(0.3~0.4 m/s)時,垂直型的空氣菌落濃度要小于水平型的[5],所以在垂直層流型的手術間,菌落很難聚落到靠近床尾吊塔上放置的持物鉗盛裝器里,自然持物鉗保持無菌的時間就長。
局部凈化垂直層流型系統,由于空氣是從房間頂板中央送下來的,所以手術間中間區域無菌程度較高,吊塔最上層較潔凈,手術床在手術間的中央,以手術床為中心周圍2.6 m×1.4 m為手術間潔凈最好的環境[6],而周圍就差一些。手術期間手術床尾的吊塔上有高頻電極、除顫儀等設備,手術時幾乎是必備儀器,所以距離手術床較近,在最好的潔凈范圍內。所以放置在床尾吊塔頂層的持物鉗也在手術間最潔凈的范圍內,無菌保持的時間自然較長。靠近墻壁的周圍環境差一些,因而操作車上放置的持物鉗保持無菌的時間就較短。
我們在三個級別的手術間即100級、1 000級、10 000級同時使用持物鉗,一個在靠近手術臺吊塔的頂層,一個在靠近墻壁的操作車上,通過實驗結果看,在吊塔上放置無菌合格率較高,保存無菌時間較長,是較好的放置位置,建議大家選擇。
【參考文獻】
1 崔焱主編.護理學基礎.第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93.
2 夏燕敏,高紅芳.干燥滅菌持物鉗在手術室應用.現代護理,2004,1:3536.
3 錢茜鍵,周嫣主編.實用手術室護理學.第1版.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5.94.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消毒技術.第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415.
【關鍵詞】 干保存持物鉗;垂直層流潔凈手術室;兩種位置
持物鉗是醫療護理操作中很重要夾取無菌物品的傳遞工具,臨床上有干濕兩種保存法,濕式保存法由于各種缺點,如:化學消毒液對人體造成危害及其成本消耗較大,已逐漸式保存法所代替。但干保存法也有其缺點,主要是保存時間短,按規定4~8 h更換1次[1],這就加大了工作量,如洗涮、包裝、高壓、消毒。為此,我們在層流潔凈手術室應用無菌持物鉗時,分別放置在吊塔上和靠墻壁的操作車上,使用相同的時間后,對持物鉗進行采樣試驗,探討持物鉗保存在不同位置的無菌合格率情況,以選擇在潔凈手術室最好的保存位置,縮短更換時間。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材料
把包有持物鉗的盛裝器經高壓滅菌后打開使用,從第一時間打開后做無菌培養,合格率均為100%,證明高壓滅菌的持物鉗消毒效果可靠[2],對本實驗無影響。實驗的環境在垂直層流潔凈手術室,我院的手術室建設的格局是頂層天花板送經過過濾的潔凈風,墻壁下方有回收污染過的風口,每個手術間都裝有2~3個吊塔。一個在靠近手術臺的頭部,用于放麻醉給藥時的微量甭,檢測儀等。一個在靠近手術臺的尾部,放高頻電極,除顫儀等。一個在靠近手術臺的腰部,用于安放胸腹腔鏡的儀器。我院100級手術間空氣培養菌落個數是≤1個/ф90 mm,1 000級是≤2個/ф90 mm,10 000級是≤5個/ф90 mm,符合潔凈手術室的要求[3]。此實驗把靠近墻壁操作車上的持物鉗作為對照組,靠近手術臺吊塔上的作為試驗組。
1.2 標本采樣
把持物鉗作上標記,即a1、b1,a2、b2,a3、b3,分別把它們放在不同級別的手術間,并且一個放在靠近床尾的吊塔的頂層,一個放在靠近墻壁的操作車上,使用4 h、5 h、6 h、7 h、8 h對各個持物鉗進行無菌實驗。實驗操作按照《消毒技術規范》要求實施[4]。
1.3 統計學分析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表1顯示100級吊塔上持物鉗能保持8 h無菌,表2顯示1 000級吊塔上能保持6 h,表3顯示能保存5 h,而相對應級別的手術間操作車上放置的持物鉗能保持無菌時間都較短。并且放置在吊塔上持物鉗無菌合格率高于放置在操作車上的,經統計學分析,都有意義,說明持物鉗在吊塔上放置優于在靠近墻壁的操作車上放置。表1 a1、b1持物鉗在100級手術使用相同時間后無菌合格率情況表2 a2、b2持物鉗在1000級手術使用相同時間后無菌合格率情況表3 a3、b3持物鉗在10000級手術使用相同時間后無菌合格率情況
3 討論
干式持物鉗的使用若想長時間的保持無菌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如無菌操作執行的嚴謹情況,使用次數的多少等,尤其對周圍環境的潔凈程度的影響更大。過去手術室都采用普通的通風空調系統對空氣進行凈化,這種系統對空氣凈化的程度有限,也因其內部結構易成為致病菌的滋生源和污染源,因而逐漸被層流凈化空調系統所代替,它是目前空氣凈化最理想,最高效的方法?,F在醫院多數采用局部凈化層流型,層流型又分為垂直型和水平型,我們醫院手術室是局部凈化垂直層流型,它的優點是造價較低,凈化效果較好。垂直層流型由于氣流垂直于地面下降,塵粒難以聚集,所以細菌也難以聚集。垂直層流的表面菌落污染為水平型的1/25左右,當一定風速(0.3~0.4 m/s)時,垂直型的空氣菌落濃度要小于水平型的[5],所以在垂直層流型的手術間,菌落很難聚落到靠近床尾吊塔上放置的持物鉗盛裝器里,自然持物鉗保持無菌的時間就長。
局部凈化垂直層流型系統,由于空氣是從房間頂板中央送下來的,所以手術間中間區域無菌程度較高,吊塔最上層較潔凈,手術床在手術間的中央,以手術床為中心周圍2.6 m×1.4 m為手術間潔凈最好的環境[6],而周圍就差一些。手術期間手術床尾的吊塔上有高頻電極、除顫儀等設備,手術時幾乎是必備儀器,所以距離手術床較近,在最好的潔凈范圍內。所以放置在床尾吊塔頂層的持物鉗也在手術間最潔凈的范圍內,無菌保持的時間自然較長??拷鼔Ρ诘闹車h境差一些,因而操作車上放置的持物鉗保持無菌的時間就較短。
我們在三個級別的手術間即100級、1 000級、10 000級同時使用持物鉗,一個在靠近手術臺吊塔的頂層,一個在靠近墻壁的操作車上,通過實驗結果看,在吊塔上放置無菌合格率較高,保存無菌時間較長,是較好的放置位置,建議大家選擇。
【參考文獻】
1 崔焱主編.護理學基礎.第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93.
2 夏燕敏,高紅芳.干燥滅菌持物鉗在手術室應用.現代護理,2004,1:3536.
3 錢茜鍵,周嫣主編.實用手術室護理學.第1版.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5.94.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消毒技術.第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415.
關鍵詞:潔凈手術室 層流 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6-0147-02
我院于2010年2月開始啟用層流凈化手術室,其內走廊及3個手術間全部采用層流系統進行空氣凈化。其原理是將一切進入手術間的空氣包括新鮮空氣及再循環的空氣經高效過濾后,由天花板勻速流下,污染空氣由回風口過濾出手術室。手術術間氣壓始終高于周圍氣壓,使空氣只能單向流動,保證了手術室空氣的潔凈度。通過兩年多的運轉,各項指標達到潔凈手術室的要求,降低了手術切口感染率。
手術室是感染的高??剖抑唬鼡搶Σ∪诉M行手術和急危重病人的搶救任務。因此,其工作質量直接影響手術病人的預后及醫院的醫療效果,感染嚴重者可危及病人生命。隨著醫院醫療條件的改善,我國醫院潔凈手術室應用越來越普遍,潔凈手術室的配備已成為醫院建設的重要指標之一,這對于減少外源性手術感染起到了重要作用。我院于2010年2月開始啟用層流凈化手術室,其內走廊及3個手術間全部采用層流系統進行空氣凈化,以達到潔凈手術室的要求,降低手術切口感染率,使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得到了可靠的保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介紹如下。
1 手術室結構與布局
1.1 位置。手術室位于11樓,與ICU為相同樓層,便于工作。
1.2 層流級別及要求。1個百級凈化手術間,用于關節置換及脊柱手術。2個手術間為千級凈化,安排胸外科、整形外科、泌尿外科、等普通外科的一類無菌手術。其余3個手術間為非層流手術間安排婦產科、急診等手術。接臺手術時,應先做無菌手術再做感染手術。不可在同一手術間同時施行無菌和感染兩種手術。特殊感染手術在手術間施行后必須嚴格進行物表及環境消毒,并實行物表及空氣培養達標后方可啟用。走廊為十萬級凈化[1]。為了達到手術間相對密閉的要求,手術間不設窗戶,采用自動門,后門與外走廊相遇,平時關閉,在手術結束時運送污染器械、敷料、污物,為保持手術間空氣的潔凈,兩側門不能同時開啟。
1.3 布局。儀器間、洗手間、無菌間位于內走廊,最近手術病人入口處的手術間,用于污染手術與急癥手術。外走廊通往器械打包室。工作人員由非限制區進入半限制區更衣后再進入限制區,由潔凈區的內走廊門進入手術間;病人更衣后經電梯進入手術部大廳,經對接交換車后由潔凈區的外走廊進入手術間。手術污染的器械及敷料經外走廊送至處置間。
2 管理方法[2]
2.1 嚴格控制人員進出。門衛按手術通知單發放手術衣、帽、鑰匙、鞋及手牌,出手術室收回手牌及鑰匙。非手術人員禁止入內。嚴格限制參觀及學習人員。
2.2 工作人員進入手術間的要求。進入手術間的工作人員必須按要求更換手術衣、拖鞋,戴好口罩及帽子,經緩沖走廊進入手術間,不得隨意走動及亂竄手術間。
2.3 手術患者進入手術間要求。手術患者術前經衛生處理后更換手術衣,經換車室換車,戴帽之后方可進入手術間,防止毛發脫落。
2.4 室內固定一定數量的物品。按??葡鄬潭ㄊ中g間,所用物品定位放置,如輸血器、縫線、電刀頭、吸引器、吸引頭、創可貼等。術后由巡回護士補齊。
2.5 手術間只允許放置必需的設備。如電刀、麻醉機等。進入手術間的物品應擦拭干凈,去除外包裝,減少灰塵帶入。物品擺放要避開回風口,以免影響空氣回流。
2.6 術后污物的處理。術后污染的敷料、垃圾分別放入污物袋及垃圾袋,由工人從外走廊運走。器械、污桶、吸引瓶由工人浸泡消毒,刷洗后根據房間號備用。器械刷洗后由外走廊直接進入器械間,保養、打包、高壓消毒。
2.7 手術間的消毒、清潔。手術間地面及物品表面采用濕式清掃,過濾網每周清洗消毒,防止自身污染,均由保潔工人完成。潔凈手術部的一切清潔工作必須采用濕式打掃、在潔凈室凈化空調系統運動中進行。手術間無影燈、手術床、器械車、壁柜表面及地面應在每天手術前、后用清水、消毒液各擦拭1次。每周進行徹底清掃1次,每月再進行衛生大掃除1次。使用的清潔工具不宜用掉纖維的織物材料制作。設備、物品進入潔凈手術部前,應安裝完畢、擦拭干凈。手術人員隔離鞋每日用消毒液清洗1次,清掃工作結束后,凈化空調系統要繼續進行,直到恢復規定的潔凈程度級別為止,一般不短于該潔凈室自凈時間。[3]
2.8 術前、術后注意事項。全部手術結束后由值班護士關閉層流系統,防止系統磨損。每日術前1h,由夜班護士開啟層流開關,進行空氣凈化
2.9 建立登記管理制度。
2.9.1 工作日志。建立手術間使用登記本,和有無特別工作及內容等。
2.9.2 管理記錄。測定項目、儀器校正、潔凈室運行、停機、突發事故等。
2.9.3 潔凈室設施維護、檢查、修理記錄。風機、過濾器等設備及其他儀器的檢修、更換初、中、高效過濾器的日期、內容等。
2.9.4 清掃記錄。時間和內容等。
3 效果
通過每月對手術間及內走廊空氣采用自然沉降法采樣、培養,均符合一類空氣凈化要求。醫院感染科也多次進行了采樣、培養,均符合衛生部頒發的消毒隔離規范要求。凈化手術室的空氣無菌程度高,大大減少了手術的切口感染率,為手術提供了安全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孫亞楠.潔凈手術室使用中應注意的問題[J].潔凈與空調技術,2005,4:41-42